迎接新學期丨緊張、焦慮、不愿去上學,怎么辦?
緊張、焦慮、拖延完成作業……你家孩子最近出現這種情況了嗎?
??開學在即,“開學綜合征”也找上了門。
??如何幫助孩子擺脫“開學綜合征”,更好地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呢?各位家長一起來看看吧!
??首先需要強調,“開學綜合征”不是一種心理疾病,而是正常群體的孩子們在開學季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為表現,需要我們引起重視,幫助孩子們迅速調試適應新的學期的節奏。
??“開學綜合征”的表現
??行為——有的孩子可能會拒絕去上學,有的孩子就算去上學了也會出現遲到早退、坐不住、發脾氣、頂撞老師等行為。
??生理——失眠、睡不實、困倦、沒精神、頭暈、惡心、乏力、腹痛、食欲不振等,并已排除身體疾病層面的原因。
??心理——記憶力或理解力下降、厭學、焦慮情緒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不穩定等。
??“開學綜合征”一般會持續一段時間,對孩子的正常學習、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響,但經老師、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孩子的自主調節,多數孩子的不適表現會逐漸消失,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大的影響。
??但如果癥狀較重或癥狀持續存在,則會導致孩子無法堅持完成學業,或者發展為軀體形式障礙、適應障礙、焦慮障礙等,就會對孩子健康造成影響。
??所以,當癥狀較重,自我調節也沒有效果,或持續時間較長,超過兩周還是沒有自行好轉的跡象時,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。
??“開學綜合征”有易感人群
??★適應能力較差、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的學生。
??★在校常常受到老師批評,且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。
??★明明很努力卻依然得不到家長肯定,學習成果與家長期望不符的學生。
??★對自己高標準、高要求,急于求成的學生。
??★曾在校遭遇過挫折(如校園霸凌、不公平對待)的學生。
??★受入學、升學、轉學等環境變化的影響,學生可能出現適應障礙,產生焦慮、郁悶、社交困難、壓力巨大并難以調適的學生。
??一般性的心理調試
??孩子的心理調適
??入學前1周——
??作息重置:逐步調整起床/入睡時間(每天提前15分鐘),避免開學后“生物鐘休克”;減少電子屏幕使用,增加閱讀、手工等靜態活動,幫助大腦進入學習模式;
??心理預熱:與孩子共讀校園主題繪本或觀看校園紀錄片,激發對校園生活的期待;通過角色扮演模擬課堂互動、交友場景,降低陌生感;
??物品賦能:讓孩子自主整理書包、挑選文具,賦予“儀式感”以增強掌控力。
??入學后1周——
??情緒接納:允許孩子表達緊張或失落(如“我理解你有點害怕,新環境對誰都不容易”);每天放學后預留30分鐘“傾訴時間”,用開放性問題引導分享(如“今天最開心/意外的事是什么?”);
??社交支持:鼓勵孩子每天主動結識1名新同學,可通過交換小禮物破冰;與班主任溝通座位安排,優先鄰座性格溫和的同學。
??家長的心理調適
??入學前1周——
??避免焦慮傳染:停止過度強調“開學壓力”(如“再玩幾天就要受苦了”),改用正向語言(如“你會遇到有趣的新朋友”);整理自身情緒,通過運動、冥想緩解分離焦慮;
??家庭會議賦能:共同制定學期目標(如“每周學會3個新單詞”),賦予孩子參與感;明確獎懲規則,避免開學后因瑣事頻繁沖突。
??入學后1周——
??觀察與反饋:記錄孩子情緒/行為變化(如食欲、睡眠、社交意愿),每周與教師同步信息;避免“偵探式追問”,用“我注意到你最近常揉眼睛,需要媽媽幫忙嗎?”替代“你今天上課認真嗎?”;
??建立緩沖帶:開學初期暫緩興趣班等額外任務,給予適應期“心理留白”;周末安排家庭戶外活動,平衡學習壓力。
??
??各位家長別緊張
??孩子的“開學綜合征”不是大問題
??為了孩子健康成長
??快試試這幾招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