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貝致歉,輿論為何不買單?
西貝餐飲集團官方微博發布致歉信稱,10月1日前,西貝全國門店會陸續完成9項調整,包括: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調的菜品,調整為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;兒童餐吃光光牛肉燜飯牛肉醬,調整為門店現炒;兒童餐鱈魚條,調整為門店原切大黃魚現炸現烤等等。不過這則道歉信在發布后又被刪除,道歉信中的“顧客虐我千百遍”,受到網友質疑。不久后,這封道歉信又被發出,區別是“虐”字加了引號。(9月15日 證券時報網)
羅永浩與西貝餐飲的“預制菜”之爭已經進行多日,期間一直持強硬態度的西貝終于正式發文致歉。面對輿論質疑,西貝及時作出一系列調整,確有可圈可點之處。可是西貝致歉信中夾帶的一些略帶情緒化的“私貨”,又很有弄巧成拙的意味,不僅沒有引導大家將關注重點放在整改措施上,反而激起了網民的逆反心理,讓致歉信平息輿論的效果大打折扣。
道歉中寫到,“做飯的圍著吃飯的轉,你說咋好就咋辦。”這句話前半部分沒有問題,做餐飲行業那就必須得圍著消費者轉,消費者不認可,哪怕再感覺自我良好那也是白搭。可致歉信偏偏還要來個“狗尾續貂”的后半句——你說咋好就咋辦,仿佛在和消費者較勁,“對對對,你說的都對”式的敷衍態度,西貝還真以為消費者感受不到?
引發更大爭議的則是“顧客虐我千百遍”,不管這個虐字有無加引號,都用得十分不妥,似乎在這場爭議中西貝自己反倒成了受害者,顧客則是沒事虐待西貝餐飲的找茬者。消費者花錢進西貝就餐是來享受的,有任何不滿都可以提出要求,這不是要“虐”誰,而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。餐飲企業如果連這點“委屈”都受不了,甚至覺得被顧客“虐待”了,那未免也太玻璃心了。
西貝發出這封致歉信不知是究竟認識到自己錯了,抑或只是為了應對輿論質疑的“表面文章”,不管如何這封致歉信的效果顯然不盡如人意,輿論也不太買單。已經到了要發公開致歉信的地步,說明西貝已經處在極為被動的位置,這時的道歉就應該是大大方方、誠懇真摯的,而非扭扭捏捏,甚至還夾帶著一些冷嘲熱諷的“私貨”。道歉信最忌諱的就是給人一種被迫道歉的感覺,雖然道歉了但是我并不認為自己錯了,這樣的道歉效果比不道歉保持沉默效果更差,“冷處理”或許不能化解輿情危機,但也不至于激發新的話題和矛盾。
陷入“預制菜”爭議旋渦的西貝餐飲,如果想讓消費者繼續買單,調整力度可能需要更大一些。與此同時,西貝道歉信如果想讓消費者認同,恐怕也要在態度、遣詞造句上有更多斟酌。總之,無論是菜品還是道歉信,西貝都需要拿出更大的誠意來真正打動消費者,否則遭遇的必然是大家選擇用腳投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