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收圖景繪就鄉村振興好“稻”路
進入九月,迎江區長風鄉前江村前江圩的稻田里,金黃的稻浪隨風起伏,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隨著一陣轟鳴聲響起,收割機緩緩駛入稻田,機身所到之處,稻穗被快速切割、脫粒,金黃的稻谷被送入收割機的儲糧倉,而脫粒后的稻稈則被粉碎還田,整個過程一氣呵成。
“盡管今年天氣階段性干旱,但鄉政府和村委提前謀劃、積極開展抗旱工作,將再生稻受到的影響降到了最低,預計800多畝土地每畝能收獲1300多斤。”種糧大戶張友寬說道。
這份豐收成果得益于抗災保收的積極舉措,更源于科學的種植管理模式。前江村外護圩耕地采用“企業+集體+農戶”合作模式,村集體牽頭統一流轉分散土地,實現規模化種植。水稻與小麥換季輪作,播種、灑藥、施肥等環節借助科技力量,無人機按預設路線精準作業,降低人工成本,提升作業質量。
秋收正酣,前江村將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,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,為農民持續增收筑牢根基,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