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口大捷龍PHEV車型官方售價為為52.69萬元,,全系只有1款車型。PHEV版也就是是大捷龍的插電式混動版本,動力系統由原本的那臺3.6L發動機,又加上了一套雙驅動電機和16kW·h動力電池組組成的插電混動系統,其純電續航為68km,官方綜合油耗為2L/100km。
配置方面,相比于純燃油版的大捷龍3.6L車型,大捷龍PHEV在配置水平上相比略有降低,取消了全景影像、自適應巡航、前駐車雷達以及外后視鏡電動折疊等。同時新增的電池組被放置在后排座椅下方,致使取消了第三排座椅電動折疊功能以及中排的地板儲物空間。同時也失去了中排座椅收納進地板的功能。不過得到的確實更低的油耗,以及能夠獲得新能源車牌的資格。我想哪個更實惠不用我說了吧。
其實在大捷龍誕生的這35年來,期間不光有這四代單純的車型。期間還穿插著各種小改款車型,或者其他特種車型。車系的龐大歷史,遠比上面的要精彩。
隨著我們汽車消費的升級,不少人都從原本的三廂轎車換成了SUV,經過了SUV熱潮后。消費升級的浪潮已經傳到了MPV這個細分市場上。大家越來越關注用車的本質。讓沉寂許久的MPV市場再次活了過來。家用MPV的主導理念已經成為眾車企眼中炙手可熱的細分市場。
PHEV版的大捷龍外觀與汽油版的大捷龍差別不大,車頭主要變化集中在中網,由原先網狀格柵變成了橫置格柵。整體視覺效果以圓潤的居家風格為主,拋棄了上代車型方方正正的設計風格,這樣更適合家用消費者選擇,不會顯得太商務。
內飾設計與汽油版大捷龍保持一致,深色加淺色的內飾搭配讓既不會顯得壓抑又不失高級感,看著很舒服。而且內部所有的內飾縫線全部改為了藍色,更符合混動車定位。方向盤的造型采用了三輻式的運動設計,并且采用了雙色的真皮包裹,手感出色,還能進行四項調節。兩邊多功能按鍵可以控制定速巡航等功能,背面還有多媒體按鍵。
前排座椅配置很高,不但帶有座椅加熱,連通風也是左右兩個座椅都有,并且方向盤也帶加熱,舒適性配置可以說相當高了。大捷龍混動版前后排都配備了獨立空間,后排空調可以獨立控制,第二排和第三排也都有出風口供乘客使用。16kWh的電池位于第二排座椅的下方,所以對于儲物、乘坐和后備廂來說基本上沒影響。
動力方面,大捷龍PHEV搭載的插電式混動系統由3.6L阿特金森循環自然吸氣V6發動機、雙電機、E-CVT電控無級變速箱和16kW·h電池組構成,綜合最大功率為306馬力,純電續航達68km,官方0-100km/h加速時間為8.8秒。與之匹配的變速箱是全新的E-CVT變速箱。底盤部分采用了后多連桿獨立懸掛,對比老款的非獨立懸掛,在硬件上有著明顯的進步,舒適性更高,而且底盤也進行了平整化處理,顯得非常嚴謹和高級。
除了底盤的舒適性,隔音也是MPV的必修課之一,由于有電驅動的介入,發動機噪音被控制的很好。尤其在低速范圍內,隔音效果令人滿意。但高速上風噪稍微有些大,但完全是可接受的范圍內。總體達到了中上等的水準。
雖然大捷龍汽油版已經上市了一段日子。就目前銷量來看,并沒有延續美國的銷量傳奇。但這次插電混動版的推出,最大的意義上改變了人們對美系車費油的認知。而且在那些有新能源牌照政策的城市,比如上海需要拍賣,大捷龍PHEV就可以省去一筆不小的牌照費用。而且大捷龍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臺插電混動MPV,這樣的話一臺很省油,又有牌照,實力有不弱的MPV,確實沒理由不選擇。
長安逸動EV來到我們身邊已經有3年的時間了,雖然在這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小改款,但是主要改變體現在續航上,其它方面的變化就微乎其微了。
從年頭和銷量來看,把凱越當成老朋友一點兒也不過分,2003年初代車型上市,在2016年宣布停產時,累計268萬臺的銷量表現足以讓它在汽車圈的“名人堂”里站穩腳...
患有“續航焦慮”的純電動車型還只能在一些限牌限號的城市中有所斬獲,混動車型的出現在緩解了廠商面對雙積分政策帶來的壓力的同時,也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動力...
北汽新能源作為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市場的車企,其產品矩陣非常豐富,并且隨著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,高續航和高性價比的車型也會受到消費者更多的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