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車搶先試駕 吉利汽車其實除了炙手可熱的博越外,還有個非常完整的SUV體系。追根溯源的話,還得從很早之前(大概08年左右)說起,吉利當時也和其他自主品牌一樣,發展很多子品牌,比如當時作為獨立品牌的除了吉利外,還有帝豪和全球鷹。
而當其他自主品牌開始發展旗下的子品牌時,吉利卻在2014年宣布三條戰線統一回歸,擰成一股繩專注經營吉利這個唯一的品牌,不過車標用了當時帝豪的LOGO(確實比其他兩個LOGO好看)。
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吉利有了更加清晰的產品體系,也讓每一款產品都能夠發揮自己在市場中的最大價值,我想市場表現雖然不能代表一切,但當吉利GS這種跨界車型都可以輕松每月破萬時,也說明了吉利的努力和策略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市場認可。
在吉利的緊湊級SUV序列(除跨界車型)里,除布局更高端的博越外,新遠景SUV則擔當起了入門級的位置。這次新遠景SUV的試駕是在青海舉辦,這款新車在高原試駕中能夠有幾分功力,我們拭目以待。
氧氣稀薄的高原不僅對于我這種血紅蛋白不高的人來說是個挑戰,對于汽車的心臟—發動機也一樣是個很大的挑戰,原理是一樣的,我缺氧呼哧帶喘加頭疼,發動機缺氧燃燒不充分動力差。
青海湖邊上海拔達到了3200米左右,據說這附近的達玉部落還是一片斷氧地帶,比同海拔地區的含氧量更少,這對于內燃機來說會比較致命。
雖然渦輪增壓車型相比自吸車型在缺氧狀態下的表現更好,但是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動力遲滯現象更加嚴重,這意味著在高原環境下新遠景SUV的起步略有遲緩。
駕駛新遠景SUV最好的方法其實不是深踩地板油,而是控制腳下力度,讓發動機轉速維持在2000轉出頭的樣子,這正好是它發揮最大扭矩的區間內,而CVT變速箱也可以讓它一直保持這個轉速來實現加速,熟悉這個感覺后會發現只要過了2000轉,車身還是有一段比較輕快的加速區間,平時代步其實已經足夠。
隔音用逆天形容可能有點夸張,但這就是我開上它之后的第一感受。我相信在靜音方面廠家的態度一定是認真的,尤其路噪抑制得相當到位,所以在120km/h巡航時,更多的是一些風噪,畢竟SUV的撞風面積比較大。
雖然我不知道底盤的調校吉利有沒有用上沃爾沃的技術,但是它的底盤表現確實越級了,甚至很難想象在這個價位區間的車型可以在底盤方面如此下功夫。新遠景SUV絕對不是單純把彈簧初段調硬來營造那種浮夸的運動感,因為它在高速并線或過彎時,仍然有著相對良好的支撐性,關鍵是這并不影響它的舒適性。
試駕過程中有一段在京藏高速上,這期間有一個較大的起伏路,我以120km/h開了過去(不是成心的,坡來得太突然了),而新遠景SUV確實化解的不錯,懸架并沒有被擠壓到極限,車身也沒有任何多余的彈跳,這種感覺確實難以在7到10萬區間的自主車型上體會到(我好像提到了好多次它的價位)。
最后插一句,在本次試駕的單獨節油測試環節(車內乘坐三名男士),易車拿了第一名,我們用實際加油的量除里程后,得到了4.49L/100km的成績,雖然這樣開車比較累,但確實毫無水分,這個成績并不是讓大家拿來參考的,只是說能在高原地區達到這種成績,確實說明新遠景SUV的經濟性是值得肯定的。由于此前的實拍活動對于新遠景SUV已經有過相關文章,所以這里把亮點的設計和功能帶大家再簡單過一遍。
內飾-重新設計的中控臺
雖然外觀變化不大,不過內飾基本是經過重新設計了。我又要提它的價位了,7到10萬元的緊湊級SUV,不僅工藝和用料講究,而且也配備了吉客智能生態系統,互聯功能、智能語音控制等一應俱全。
空間-前后都很寬裕
新遠景SUV的前排座椅位置很高,這樣會帶給你一個廣闊的視野,不過同樣有個問題,就是喜愛低位坐姿的用戶可能需要習慣一下,不過這并不影響它前排的頭部空間。
總結:高原試駕至此就告一段落,事實證明,在氧含量稀薄的地方,新遠景SUV動力屬于基本夠用的范疇,這樣到了平原的話,我相信它的表現會好不少。再最后提一下它的指導價為7.59-10.59萬元,除了動力符合它的標準外,其他方面確實都屬于越級的存在,不管是駕駛層面還是功能便利程度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。對于它的調校吉利已經做得很到位了,剩下就看市場對它的反饋了。
越野可是一個全民型的話題,在火熱的SUV市場尚未退潮前,似乎每個人都想買一臺SUV去撒野,但也并不是任意一臺SUV就能像影視劇中演的那樣能帶你翻山越嶺,穿越...
馬自達品牌長期以“人馬一體”精神被人們銘記。回歸駕駛本身、追求更運動的駕駛體驗,是馬自達永恒的追求,也是許多粉絲崇尚馬自達的原因。本次提供試駕的車...
路虎新發現(第五代發現)在中國上市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,在去年的3月份,我曾經與它有過一段“500公里的美好時光”,那次試駕走的是沙漠和難度一般的戈壁...
在全民駕車的“8102年”,自駕游早就不新鮮了,但拖著一個房車出門還是比較少見的事兒。這次載著我們和房車出門去浪的主角不是什么美式V8大皮卡或者日系全尺...